冬天是一个封闭的季节。这种 "藏 "其实是一种孕育,是为了春天 "长 "做准备。如果这个时候不做好隐藏工作,那么到了春天阳气上升的时候,就不会上升,自然气血就会受到影响。就人体而言,也容易出现阳痿、晕厥等疾病。
"不要扰乱天地间的阳气。
寒是冬季的主气。冬天之所以冷,是因为天地间的阳气在储存,而不是释放。人与天地相应,体内的阳气在此时也被隐藏起来。这种 "藏 "实际上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,只有藏好了,明年春天阳气才能更好地升腾。
冬天种下种子,阳气才能在明年 "发芽"。
如果我问你,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?你肯定会回答一个字:冷。
黄帝内经》在描述冬季时使用了 "水冻地坼 "的说法。这里的 "冰 "字是作为动词使用的,意思是冻结。什么是 "地坼"?它的意思是大地开裂了。冬天,虫鸟冬眠,天寒地冻,人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,大自然一片萧条景象。
寒冷是冬天的主气。冬天之所以寒冷,是因为天地间的阳气被储存起来,没有释放出来。众所周知,阳气对生物体有重要作用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首先,阳气具有温暖的作用,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。它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太阳。当太阳出来的时候,它是温暖的。当太阳下山时,世界是黑暗和寒冷的。看一下自然界的情况。在春天和夏天,有充足的阳光,植物迅速生长。秋天以后,阳气开始收敛,植物得不到足够的能量,开始枯萎,自然界的温度开始下降。到了冬天,阳气完全隐藏,温度降到最低,植物和动物因为缺乏能量供应而停止生长和活动。与天地一致,人体内的阳气也应该藏在体内,不向外释放。
对于人体来说,阳气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中医认为,阳气是生命之本,"阳气盛则寿,阳气衰则亡"。我们常说 "人活一口气",这口气也是指我们身体的阳气。中医把它称为 "真阳"。虽然真阳看不见也摸不着,但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。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描述阳气时说:"阳气之日,惟日为本,日无此日,日夜不分,四时失序,万物不彰矣。...... 人而无阳,如天无日,欲保天年,可得矣!" 意思是说,如果天上没有太阳,就没有昼夜、晨昏、寒暑,世间万物就不能生存。人体内没有阳气,就像天上没有太阳一样,生命就会有危险,怎么能长寿?如果没有足够的阳气,会发生什么?例如,精神萎靡不振,说话和走路都给人一种虚弱的感觉。四川方言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,叫 "阴司倒阳",意思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,阴气占优势。我们有时用 "死气沉沉 "来形容一个人没有能量,这里的 "死气沉沉 "也是指阴气。
为什么冬季养阳特别重要?这是因为 "寒 "是冬季的主要特征。实际情况是,因为是阴邪,所以容易伤害阳气。 为了避免阳气受损,首先要做的是 "防寒就暖"。但仅此还不够,养生就像下棋,不能见子吃子,而是要协调全局。既然阳气对人体如此重要,我们自然要让阳气可持续发展。阳气的特点是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这是一个循环,任何环节都不能断,否则就会破坏生命的进程。我们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,如果你想吃水果和蔬菜,首先要做的是种植,把种子埋进土里,然后它就会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。如果芽不发,花不开,你还能有收获吗?所以可以看出,这中间哪个环节都不能少。其中,播种是关键,相当于 "藏 "的过程。其实,就阳气的生发而言,冬季所做的正是 "种籽 "的工作。如果 "藏 "得不好,那么春天的阳气就不会 "发芽",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健康状况。